Condividi tramite


天文历法改革与测试

过年了,聊一聊传统的中国天文历法,顺便说说测试。

中国古代很多聪明的人都是天文学家,他们有祖冲之,沈括,郭守敬等等,因为天文是一门魅惑的学科,蕴含着无数的简单的和复杂的规律。天文历法是天文学家可以直接将研究结果贡献社会的最好方式。让我们看看这些天文学家和他们的历法,最后总结一些其中关于测试的思考。

祖冲之,南北朝人,大家都知道他是著名数学家,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,他的精度在1000年以后才有人打破。其实,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天文学家,他创建了《大明历》,将一年的精度误差缩小到50秒之内,并且在日历中引入岁差方法,大明历是历史上第二次历法改革。另外,据说指南车也是祖冲之发明的。

1

祖冲之

北宋的沈括是中国古代最博学的科学家,他”博学善文“,不仅仅文科很好(他是北宋的进士),而且他所著作的《梦溪笔谈》涉及到天文,数学,水利,生物,农学,医学等等。在天文方面,他积极推行平民出生的天文学家卫朴的《奉元历》(已经失传),据说此新历比旧历有很多的创新,而且对人民日常生活也一定的影响。,新历法只推行了18年,就因为反对派的阻挠而失败了。在梦溪笔谈中,沈括还提出了一个新历法,其内容和现在的阳历基本一样,一年分为12个月,每月30天或者31天,总共是366天,一年分为三季,孟,仲和季。另外他还是设备专家,对当时复杂的浑天仪做了改进,简化了其结构,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。

2

博学善文的沈括

另外一个是我非常敬佩的郭守敬,他是元朝天文学家,数学家和水利学家。北京的通惠河就是郭守敬主持修建的,现在还在造福北京的通州人民。他最大成就在天文学上,他制定了《授时历》,该历法定义的年与现代科学计算出来的年只相差26秒,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。在修订新历法的4年过程中,他在全国东西南北建立了27个观测站,通过坚持不断的观察,终于制作出高水平的《授时历》。同时,他还根据《授时历》,执行了中国第四次天文历法改革,并且使得该历法沿用至以后700多年,现在所说的农历基本上就是《授时历》的延续。

3

郭守敬纪念馆,北京

话说这三人推行的天文历法改革,两次次成功,一次失败,这是为什么呢?我感觉新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”用户体验不好“,给人们生活带来太多的变化和冲击。另外,尝试穿越一下,如果你是这三种历法的测试人员,你会不会考虑如下的问题?

1)如何确保天文历法的精确性? 有些预测的数据,需要很多年,甚至数百年才能预测,如何验证新历法的准确性?

2)如何确保新历法对农业生产没有负面的影响?人们是否愿意接受新历法? 虽然,我们可以在小范围内做些调研,但是人们实际上无法预测一个社会现象真正带来的社会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