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dividi tramite


【Node JS】Node js 實作課程:文字雲

Node js 文字雲課程討論

這是 MSP NodeJs 技術小聚的課後文件,有任何問題,歡迎前往課程社團詢問。

簡介

在這個專案中,我們會使用 NodeJS 讀取 Facebook 用戶的貼文,製作出文字雲的效果,開始之前,您必須裝好 NodeJs (6.9.1) 以及相關IDE,我們會以 VS Code 來示範,沒有實際參與實體課程的朋友,我們會建議有初步的 Javascript 基礎。

這次的預計成果

這篇文章目標在於讓各位了解 Facebook Graph API 認證程序,所以沒有使用 JS 的 SDK,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,歡迎在下方留言或進入社團與我們交流。

若您對 Facebook Graph API 運作方式已經有初步了解,您可以直接前往實作部分

Facebook Graph API

測試工具

官網介紹,建議讀者在開始之前,可以先看看官方的書名文件,大部分都有中文支援而且寫得很清楚。

這個API是我們讀、寫用戶 Facebook 資料的主要方法,我們可以使用 測試工具 來探索我們取得的資料,例如 me 可以取得使用者的基本資訊,這個資料不需要相關權限,如下圖所示,回傳的資料為 JSON 格式。

在取得相關資料之前,我們必須得到使用者許可,對於程式來說,我們必須使用 存取權杖(token) 來向 Facebook 要求資料。測試工具中最上方一長串文字就是了,在你拿到權杖後,可以把它貼到測試工具中來先看看資料格式,我們會很常使用到他。

存取權杖 Token

在上一段,我們提到了存取權杖,這裡我們就來解釋他到底是什麼。

你不會希望你的個人資料隨隨便便的讓任何開發者使用,所以 Facebook 有個授權機制,要存取個人 Facebook 資料不是那麼容易,我們必須要有存取權杖(以下會使用 token 來代表他)。

你可以想像 Token 為古時候的令牌,我們要到文件庫取得資料(使用者隱私資訊)時,我們必須向管理員 (facebook 伺服器) 出示,每個 token 能存取到到資料不一樣,取決於使用者的授權。

Token 和斯斯一樣有分好幾種,讀者可以到官方文件中看看,這裡就不再多解釋了,這篇範例會使用的是用戶存取權杖,用來取得用戶資料。

另外, token 是會過期的,有分成短期和長期,前者大概只有幾個小時的有效期間,長期的則可能有一個月的期限,但我們可以更新 token 來增加使用時間,直到用戶取消授權。在本篇範例中,我們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好,因為我們不儲存使用者資料,所以不會做到換取 token 的步驟。

如何取得 Token

講了那麼多,這個令牌要怎麼取得呢?
其實我們可以很方便的使用FB JavaScript SDK在前端之取得資料,這樣就不需要管 Token 的事情了。但在本篇,為了讓大家了解認證流程,我們會使用 nodejs 手動 進行認證,讓我們開始吧。
官方文件:手動建立登入流程

首先來看看流程圖,看起來很簡單吧,我們一步一步解釋,在這篇例子中,我們實作的是中間的伺服器,用戶端指的是網頁前端程式,很多服務的認證架構都是長這個樣子,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手動實作而不使用 SDK 的原因。

使用 NodeJs 實作授權及取得資料

這篇主要在教學 NodeJS 部分,所以前端 javascript 部分我們不會解釋,但會說明運作流程。

在開始之前,請讀者前往下載課程檔案,裡面包還含了 npm 設定、VS code 設定、git 設定 及前端資源。

申請應用程式

我們必須有一組 Facebook 的 ID 和 金鑰 才能開始,請到開發人員介面申請,並在設定中加入網站平台,網址設定為本機伺服器的網址

 https://localhost:1337

關於申請開發人員網路上有許多說明,這邊就不多做解釋,若有問題歡迎再詢問。

1. 導向授權頁面

要取得別人的資料之前,我們得先問問他願不願意,我們得將用戶引導到授權頁面,這篇我們會由前端直接處理,導向

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2.8/dialog/oauth?
  client_id={app-id}
  &redirect_uri={redirect-uri}
  &scope={scope}

有三個參數要帶入

名稱 說明
app-id 應用程式編號
redirect-urid 回呼網址,也就是 Facebook 該把 code 傳給誰。
scope 需要的權限,沒有要求的權限你是沒有辦法使用的喔,這個範例我們要user_posts這個權限,其他權限可以參考權限列表

這邊要注意的是回呼網址必須在應用程式網域下喔,不然把使用者導向其他網頁就糟糕了。

例如,我們的應用程式授權頁面網址為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2.8/dialog/oauth?client_id=1850607275217976&redirect_uri=https://nodec.azurewebsites.net/api/code&scope=user_posts

接著使用者會看到這個頁面,她可以選擇同意或拒絕授權(但通常大家看都沒看就按下去了,對吧?),不論結果如何,Facebook 都會將網頁導回給回呼網址,但拒絕的話就沒有 Code 帶入了。

上面的訊息使用使用該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登入才看的到,因為大部分的權限必須要申請批准,還沒批准前只有開發人員、測試人員才可以使用。

若使用者拒絕給予資料,你可以再次詢問,但絕對不可以直接導回授權頁面喔,不斷要求授權是會被檢舉的。
像這樣 … Facebook 會將使用者導向這個頁面。

Session

這邊插入一點點其他東西,剛剛一直提到我們必須要有 token 才有資格取得資料,但使用者登入後我們就馬上需要資料嗎,在這裡範例中,我們先讓使用者登入,再按下「開始製作」按鈕,才向伺服器發送要求。

那麼我們該把 token 存在哪裡呢? 一個方法是存在瀏覽器的 Cookie 中,Cookie 的運作方法很簡單,在網頁通訊中,沒一次的要求都是獨立的,我們必不知道你就是剛剛來的那個人,這時候我們可以和使用者(也就是各位的瀏覽器)達成協議,造訪我們的網站時,我們除了回應給你網站內容外,還另外給你一塊餅乾,你下次來的時候,再帶個這塊餅乾,我們幫你打八折就會記得你了!

但是,我們不能把 token 直接給你,Cookie 是存在客戶端的,所以很容易被竊取,於是我們給了你一組辨識碼,看到這組辨識碼後,我們在伺服器中找到對應的資料,這就是 Session 的運作原理。

好了,講了這邊麼多,我們先把程式趕上進度吧。

 var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;
var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var session = require('express-session');
var request = require('request');
var app = express();

// session 用來儲存登入資料 Facebook username token 等
app.use(session({
    secret: process.env.sessionKEY,
    cookie: { maxAge: 10 * 60 * 1000 },
    resave: true,
    saveUninitialized: true
}));
// 通訊埠,放在 Azure 上會開啟預設 80 號,我們在 local server 先使用 1337
var port = process.env.port || 1337;
// 放靜態資源,也就是我們主要 html js 等等前端的東西
app.use('/', express.static('static'));
http.createServer(app).listen(port);
console.log('server started');

這些內容在上次課程中都有介紹囉,這邊就不多做解釋了,唯一增加的地方在8到13行,裡面定義了 session 的加密字串,以及 cookie 的過期時間(餅乾過期的就不能吃了),詳細設定可以到作者的 GitHub 上看。

secret 是 session 的加密字串,我們不直接寫在 app.js 中(因為這會公開給大家看),而是寫在環境變數中,打開 .vscode 下的launch.json檔案,在13行的地方可以看到下面的設定:

 "env": {
  "appID": "", // Facebook 應用程式 ID
  "appKEY": "", // Facebook 應用程式 密鑰
  "sessionKEY": "", // 加密字串
  "redirect": "https://localhost:1337"
}

其中 sessionKEY 對應到的就是 session 的 secret , 您可以前往這個網頁產生256長度的密碼。
appID 和 appKEY 請各位自行輸入。

在開啟伺服器之前,讀者應該在專案目錄執行 npm install 來安裝套件,使用 VS Code 的讀者可以按下偵錯頁面的「啟動程式」。

按下 VScode debug 中的開始偵錯按鈕,前往任何瀏覽器輸入 https://localhost:1337/,就可以看到網頁頁面囉,只不過會按鈕卡在「連線中」的狀態。

在 VSCode 中,你可以看到這個小框框,按下綠色圓圈箭頭就可以重新啟動測試伺服器囉。

api/user

這個專案我們總共有三個 API 端點要做,第一個就是檢查登入狀態啦,前端會在網頁載入完成之後,發送 GET 要求到這個網址,我們得回應用戶名稱(如果有的話)或授權網址(沒有資料的話)。

聽起來很複雜嗎? 來看看 Code 吧

 app.get('/api/user', (req, res) => {
    var re;
    if (req.session.name)
        re = { statu: 'ok', name: req.session.name };
    else
        re = { statu: 'not login', url: '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2.8/dialog/oauth?client_id=' + process.env.appID + '&redirect_uri=' + process.env.redirect + '/api/code&scope=user_posts' };
    res.se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application/json');
    res.end(JSON.stringify(re));
});

利用 express 建立 get route,接著我們檢查 session 中有沒有 name 資料,有的話就回傳,沒有的話就傳回授權網址。

2. 3. 4.code 處理

若使用者同意授權,Facebook 會給我們 code,恭喜你能使用資料了!但這裡的 code 和 token 是不同的喔,他只有一個功用:拿去換 token ,隨然聽起來有點可憐但事實就是如此,這個 code 只有伺服器端可以使用,必須由客戶端(前端)傳送給伺服器,再由伺服器向 facebook 換取 token。在換取的時候,必須要提供 secret key 密鑰來證明身分。千萬千萬千萬不可以把金鑰傳給前端由瀏覽器直接發送要求,有了 secret key ,盜用者可以代表你的應用程式做任何事情。

 app.get('/api/code', (req, res) => {
    request('https://graph.facebook.com/v2.8/oauth/access_token?client_id=' + process.env.appID + '&redirect_uri=' + process.env.redirect + '/api/code' + '&client_secret=' + process.env.appKEY + '&code=' + req.query.code, (error, response, body) => {
        var userdata = JSON.parse(body);
        req.session.key = userdata.access_token;
    });
});

我們裡用 request 套件來發送要求,正確的話 Facebook 就會回傳 acces_token ,這就是我們要的囉。

5. 取得使用者基本資料

拿到 token 後,我們得先做一件事情:取得使用者基本資料,取得方法很簡單,直接發送要求到 me 端點就可以了,這裡我們寫成 Promise 型式讓程式碼比較好看。

 // 向 FB 要求使用者名稱和 ID
function getUser(key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request('https://graph.facebook.com/v2.8/me?fields=id%2Cname&access_token=' + key, (error, response, body) => {
            resolve(JSON.parse(body));
        });
    });
}

接著我們把 ID 和 姓名 存到 session 中,在導回到首頁,這樣這個端點就完成了。

 // GET Facebook 登入後會帶入 code 參數回傳到這裡,我們要把 code 拿去換 token,並取得使用者名稱,登入完成後導向至首頁
app.get('/api/code', (req, res) => {
    request('https://graph.facebook.com/v2.8/oauth/access_token?client_id=' + process.env.appID + '&redirect_uri=' + process.env.redirect + '/api/code' + '&client_secret=' + process.env.appKEY + '&code=' + req.query.code, (error, response, body) => {
        var userdata = JSON.parse(body);
        req.session.key = userdata.access_token;
        getUser(userdata.access_token).then((data) => {
            req.session.name = data.name;
            req.session.fbid = data.id;
            res.redirect('../');
        });
    });
});
function getUser(key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request('https://graph.facebook.com/v2.8/me?fields=id%2Cname&access_token=' + key, (error, response, body) => {
            resolve(JSON.parse(body));
        });
    });
}

做到這裡,你應該可以登入囉! 剩下最後抓取文章的部分了。

Code 只能使用一次,而且很快就過期囉,建議每次測試的時候都前往首頁重新要求 code 來使用。

使用者貼文資料

還記得我們可愛的測試工具嗎?
請按下取得權杖 > 取得用戶存取權杖,勾選 user_posts。

我們偷懶,所以把全部權限都勾了

接著試試看me/posts端點

應該就可以看到你的文章囉,這邊有幾點需要注意:

  1. 有些文章是沒有文字的,我們會在程式中略過這些文章
  2. 這裡沒辦法顯示你的所有文章,但在最下方會有 paging.next 的網址,提示我們前往下一個分頁。
  3. 這個權限能拿到的文章是所有的貼文,不論是否公開
 // GET 取得 500 篇或全部文章
app.get('/api/post', (req, res) => {
    var url = 'https://graph.facebook.com/v2.8/me/posts?limit=25&access_token=' + req.session.key;
    getPost(url, []).then((data) => {
        res.se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application/json');
        res.end(JSON.stringify(data.posts));
    });
});
// 向 FB 要求文章,每次要求只有 25 篇
function getPost(url, posts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request(url, (error, response, body) => {

            var posts_data = JSON.parse(body);
            for (var d in posts_data.data) {
                if (posts_data.data[d].message)
                    posts.push(posts_data.data[d].message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if (posts.length < 500 && posts_data.paging && posts_data.paging.next)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getPost(posts_data.paging.next, posts));
    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{ posts: posts });
        });
    });
}

做到這邊,我們就可以產出文字雲了,我們的工作只是把文章傳送給前端,剩下的事就由他幫我們處理囉。

驗證 token 必要性

我們其實略過了一個步驟,驗證 token,為什麼需要呢?

token 冒用:假設我們 Android 上實做一個登入 facebook 帳戶的應用程式,我們可以藉由 token 查看使用者 id 來判別登入者。這有一個很大的問題,攻擊者可以使用其他的應用程式生成 token,來偽造登入行為。
我們可以藉由查看 token 屬性,檢查 app id 是否相符

 GET /debug_token?
  input_token={input-token}&amp;
  access_token={access-token}

這裡的 access_token 為應用程式存取權杖。

但在這個範例中,我們的 token 是直接由 Facebook API 取得的,所以比較沒有這個問題。

總結

看過這篇文章後,你應該對 Facebook Graph API 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了,讀者可以前往 範例 Github 看看完整程式,我們還有其他課程,若您有興趣,可以前往報名,或加入課程社團 一起討論!

第十一屆微軟學生大使 技術組 蔡臻平、詹鈞婷 撰寫